24小时服务热线0516-89862888
    热熔胶枪系列
    科技与考古融合不能停留在“初级阶段”
    来源:杏彩体育发布:2024-01-26 22:08:25访问量:1

      由中科院院士干福熹发起,中科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办的“科技与考古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和融合研讨会”日前在沪举行。来自相关大学、研究所和文博系统的3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对我们国家科技考古的现状既喜又忧,他们呼吁有关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科技考古事业的支持;建议自然科学工作者和人文科学工作者在科学考古方面逐步加强合作。

      与会专家围绕古代材料科技发展史、史前中西科技文化和经济交流、丝绸之路和古代交通、科技考古方法的创新及发展和困境、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途径等话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并对某些具体科技考古范例如古代陶瓷、敦煌壁画物化特征、铜镜的西传等研究成果及其引伸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我国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就开始将科学技术手段引入考古,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筹建C14年代测定实验室。1996年国家“九五”重点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2008年“河南安阳殷墟同乐花园遗址发掘”等,都开展了多学科合作考古发掘和研究。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在2002年左右开始从事古代硅酸盐质文物的科技考古工作,特别是古代玻璃和古代玉器的研究。

      专家不无担忧地指出,虽然我国早在1989年就正式提出科技考古,但近20年过去,科技与考古的融合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人文与科技脱节,复合型人才稀缺,是科技考古发展的瓶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袁靖说,虽然科技考古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得不承认,让传统考古学家接受高科技证明结果,相当困难:中国考古学家接受C14同位素年代测定,就整整花了40年时间。出土文物与历史记载相吻合,是我国考古学的传统,也是考古的主要是根据。可是,历史记载语焉不详甚至缺失乃家常便饭,尤其涉及人类、文明、农业等起源问题,由于当时可能根本不存在文字记载,如果只靠主观推断,便有可能造成较大的误差。“拿出铁板钉钉的证据”,是中国传统考古学面临的挑战。

      最近七八年,原本从事光电研究的干福熹始终致力于厘清我国玉器产地,而核物理为他提供了最常用的手段为玉石测定“指纹元素”。他和记者说,产自不一样的地区的玉石,在微量元素的含量上会有细微的差别,就像每个人有不一样的指纹一样。“这些含量只有百万分之几的微量元素,仅凭肉眼根本没办法鉴定。”他说,“而鉴定玉石产地,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几年研究,他提出在“丝绸之路”之前,很可能有一条更早的“玉石之路”将中原与西域连接在一起。

      当然,在科技与考古领域里,还是有好消息传来。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庆祝独立建所50周年之际,“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挂牌仪式、“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创新联盟”签字仪式暨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就在上海召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等5家单位,将在联盟的平台下建立长期稳定、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